看不清楚,视力模糊?可能是视网膜脱落的前兆
文章作者:爱眼医院 发布时间 :2019-11-07 点击数:740
多近视的人不管看谁,都是自带磨皮效果,看谁都觉得皮肤好!
普通的近视还好,但高度近视(600度以上)的人,在摘掉眼镜之后,都会感慨:“人其实长得都一样,模糊~”
很多高度近视的人都担心,随着自己眼睛度数的加深,如此一来,“看不清”就会变成“看不见”。
有些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,其实并不是。
武汉光谷的张女士迷上一部热播剧,连续几天熬夜煲剧至凌晨三、四点。
期间明显感觉到右眼眼前似有蚊子一样的小虫在飞,却仍然没能引起她的重视,依旧平板不离手,结果真就酿成一场眼睛悲剧——视网膜脱落。
有天早上,张女士一睁开眼,发现好像有一只黑色的手始终挡在右眼眼前,严重影响右眼的视线,才让她匆忙赶赴医院就诊。
经多项检查过后,确诊为:孔源性视网膜脱落,需尽早进行手术防治。
看到这里,相信很多宝宝会感到后背一凉——
熬夜看电视、玩手机、玩电脑,不正是我们在假期里的常态吗?为什么张女士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?
原来,张女士今年30岁,初中开始近视,之后一直从事文字工作,常年疲劳用眼导致她的近视度数高达700多度,属高度近视人群。
眼睛是我们很重要的光学器官,我们获得的很多信息,都是通过视觉系统得到的。
我们的大脑在获得视觉信息时要求眼球具备正常的屈光系统,才能将外界进入眼的光线,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。
但当发生近视时,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眼球的光学系统折射后,就不能准确聚集在视网膜上,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,因此出现视物不清情况。
一般来说,高于600度的非轴性近视,若用眼注意,18岁后度数可基本稳定,但对于轴性近视,随着年龄的增长,还可能继续发展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病理性近视”。
高度近视的人眼部形态好比一个高度膨胀的气球,眼轴增长、眼球壁变薄,玻璃体也可能出现液化情况,可能轻轻一碰,就会破裂。
而视网膜被拉伸变薄,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、裂孔等可能,所以高度近视很容易并发视网膜脱离。
如果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个精密的照相机,像素是否高清,跟眼睛的底片密切相关。视网膜就好比眼睛的底片。如果底片受到影响,眼睛视力就会明显受损,如果视网膜脱落进展到视网膜的中央区域——黄斑区,就会出现难以挽回的视力损伤,甚至失明。
视网膜脱落的早期症状
用专业术语来说,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。分离后感光功能受到影响,眼睛不痛不痒,但却出现眼睛视野缺损或有黑影阻挡,眼前出现大量飞舞的“蚊虫”,类似飞蚊症,或者眼前出现像星星一样的闪光感,在黑暗的环境和闭上眼睛时尤其明显,视力模糊视物不清等,都是发病时的常见症状。
为了从根本上预防视网膜脱离、黄斑变性等眼底病的发生,要从根源做起,做到预防近视的发生。
眼睛晶状体工作的示意图,图片来自网络
一、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,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,因此注意用眼卫生,间隔半小时应适当休息放松眼睛。
二、户外活动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。因此,提倡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。
三、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。写字时歪头、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。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,保持读写坐姿端正,不在行走、坐车或躺卧时阅读。
四、读写应在采光良好、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,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。
五、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。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,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,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。
六、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,减少光损伤的发生。
更多信息!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
专家团队
医院动态
春节来临,值此佳节之际 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 恭祝大家: “卯”足干劲,大展宏“兔”! 钱“兔”似锦,“视”不可挡! 春节通知 为方便广......
高度近视(近视度数600度以上)是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的。 近视初期度数不高时,属于不戴眼镜也不影响视物功能的阶段,然而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一......
“过了小年就是年”,今年的春节比以往来的都早,今年的小年也会更加热闹,温暖早早到来,幸福也会天天陪伴。 过年期间,大多数人选择宅在家,......
孩子们马上要进入寒假生活了,但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繁忙,白天上班没时间陪伴孩子,孩子在家长时长看动画片、玩手机加上户外锻炼不足、没有规律......
人上了一定年纪后,大多数都会经历一个老眼昏花的阶段,但其实,老眼昏花可能不只是一时的视疲劳那么简单,而是一些眼疾所发出的信号。 老年......